POST TIME: 2017-07-11 17:53
看到经验话题里关于咖啡的征稿,不禁回顾起自己这几年来喝咖啡的种种经历:从早小学时喝麦当劳的咖啡不断续杯以致半夜失眠的黑历史,到后来的一段欧洲生活每天到咖啡馆报到,再到自己在家开始捣鼓各种咖啡,后到如今因为身体原因再也不能喝太浓的咖啡。有关咖啡的各种记忆纠缠在一起,仿佛经历了一段恋情:初识——如胶似漆——形同陌路。
我并不是专业咖啡师,只是一个喜欢咖啡的普通人,对咖啡只有一些粗浅的认识,所以有说错的地方还请各位大神海涵并不吝赐教。
现在切入正题:如何在家制作一杯好咖啡~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刚开始时觉得在家喝现磨咖啡是一件极其高大上的事情:需要准备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器具、经历种种繁复的过程才能得到那么一小杯的咖啡。确实,咖啡相对茶是要复杂那么一丢丢,但其实真正在家操作起来你会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除了Espresso对器材要求很高,过程也相对繁琐之外,其他种类的咖啡还是还是很容易自己在家操作的,爱乐压、手冲照样能做出一杯好咖啡。
以上说的这些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不用一开始时就纠结于各种咖啡器材的选购,在我看来,刚开始时必不可少的只有优质的豆子、一台好一些的研磨机以及对咖啡的热爱。后面制作咖啡用到的器具则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购,不同制作方法对器材的要求我会在后面的经验中提到。
作为系列晒单的篇,当然要提到一杯咖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咖啡豆啦。
咖啡豆不是一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先简单说一下咖啡豆的生产过程。
大家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就是后三种形态的咖啡啦:生豆、熟豆、咖啡粉。这里建议购买的是咖啡熟豆,而且越新鲜越好!因为生豆是没有什么咖啡味道的,需要经过烘焙才能将其中的味道激发出来,但烘焙后各种味道又会随着水分、二氧化碳的挥发而消失,所以建议大家在当地咖啡馆或者网上购买现烘焙的咖啡豆,并且一次不要买太多,大概两周的量就可以了。另外因为咖啡豆磨成粉之后,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味道很快就会丧失殆尽,意式咖啡所需的细粉甚至两分钟之内就能流失一半的风味。所以还是建议购买熟豆,现喝现磨。至于生豆,虽然保存时间相对熟豆要长很多,但自己在家烘焙还需要准备专门的烘焙机,价格不菲之外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同样不推荐。
再来说一下咖啡的种类吧:
世界上一共有四种咖啡树,但我们现在喝的咖啡主要是两种咖啡树上结的果子,一种是阿拉比卡种,另一种是罗巴斯塔种。
阿拉比卡种咖啡树不太容易栽种,多种在高海拔的坡地上,采摘也需要人工进行。但胜在味道均衡、咖啡因含量也较少。而罗巴斯塔种的就比较容易栽种啦,各种耐热、耐寒、耐湿、耐旱、耐病。曾经越南的咖啡就是因为叶锈病的侵袭,阿拉比卡种的咖啡树都死掉了,才改种了罗巴斯塔种的。另外罗斯巴塔种的也比较容易采收,除人工外震荡机器也能胜任。这个品种简直就是万般好处,但致命的是生产出的咖啡豆香气很差,苦味有余酸度不足,还有很高的咖啡因含量,所以多用来做速溶咖啡。而现在市场的大部分豆子都是阿拉比卡种的。
全球咖啡分布
咖啡豆除了笼统的分了两大类之外,不同的土壤、气候对咖啡豆的品质也有大的影响。大家买咖啡豆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对于不同咖啡风味的描述会使用诸如热带水果风味、焦糖风味、坚果风味、可可风味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容词,但真拿到豆子时,会发现自己压根尝不出描述里写的那么多种风味,难免会自嘲“味蕾迟钝”甚至对咖啡失去兴趣。其实我觉得尝不出描述的风味十分正常,这些对咖啡风味的描述其实都是源于SCAA(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美国特种咖啡协会)所出的咖啡风味轮。
咖啡风味轮
它对咖啡按照味道(酸、苦、甜、咸)和湿香(花香、果香、坚果、巧克力、香料等)对味谱进行了描述和定义,这其实作为一个标准化的过程,是为专业杯测系统服务的。对于喝咖啡不过是单纯兴趣爱好的普罗大众而言真的不用较真,何况味道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东西,自己觉得好喝才是王道。